如果说地方党委是城市发展的“掌舵人”,那么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为代表的专业研究者和专业智库,就是城市发展的“谋划者”,他们以“最强大脑”思考着一座城市的未来,以及这座城市及周边居民生活的期盼。
连玉明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的履职之路走得颇为艰辛,因为他聚焦了一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究竟怎么搞。
连玉明研究首都发展问题已持续很多年,这几年,他的视野从北京扩展到京津冀地区,直至环渤海地区。浓郁的口音不难听出他是山西人,他之所以这么关注北京,关注京津冀,不仅是因为这个区域浓缩了中国城市化进程,更承载着中央政务区这个国人瞩目的区域。作为研究者,他为自己致力于研究的这个战略性区域感到自豪。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连玉明提交了一件《关于依托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探索建设中国(雄安)自由贸易港的建议》。这一提案在立案后,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提案的核心内容后期转化在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文件中。用连玉明的话说,这是很好的转化应用,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围绕这件事,我在过去一年还在深入调研和深化思考。”连玉明这样说。
北京作为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特”究竟体现在哪里?很多人第一次见连玉明时,都会问及这样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当快。我们用了三四十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二百年城市化的路,这是大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当然,与西方国家一样,我们同样遇到城市化的难题,这就是大城市病。这个‘病’在北京、在首都尤为明显。解决这个难题,关键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已形成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连玉明这样说。
当记者问及京津冀究竟该如何协同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究竟有什么重大战略意义时,连玉明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分三个层次来讲:第一层次,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问题,核心是形成北京‘一核两翼’城市新骨架;第二层次,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为重大突破口,共建中国(京津冀)自由贸易港,打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性通道;第三层次,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讲到这里,连玉明兴奋至极,他说:“环渤海大湾区如果形成,不仅可成为东北振兴的新引擎,更重要的是抢占了东北亚战略制高点,与长三角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形成统筹国内国际、协调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从现在看,北京“一核两翼”城市新骨架已经拉开。雄安新区进入全面建设发展新阶段,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城市副中心,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中央政务区建设。这是连玉明今年全国两会提案的关注点。
从2015年开始,连玉明开始研究中央政务区建设,中央政务区也是他最早提出的建议。这几天,连玉明在位于金台西路3号院的办公室里,开始给今年两会提案做最后的修改完善。一个重要建议,就是《关于推动中心城区老城重组,强化中央政务服务职能的提案》。
老城重组这件事,今年1月16-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时再次强调,旨在优化北京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提升北京市行政管理效率和为中央政务服务职能。
老城重组,怎么个重组法?连玉明的思考是,以加快中轴线申遗为重大契机和加快老城重组为重大突破,进一步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这个地区不能再拆了、不能再搬了、不能再占了、不能再建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定位不准、体制不顺,区划分割、力量分散,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特别是保护功能弱化、管理权限不够。解决这个难题的重大突破口,就是要以中轴线申遗为重大契机,以加快老城重组为重大突破口,设立由中央特别授权的中央政务区,提升区域层级和管理保护权限,结合历史经典及园林绿地腾退、修缮和综合整治,为国家外交活动提供更多具有优美环境和文化品位的场所。”采访结束时,连玉明赠送给记者最新出版的四本书,并相约全国两会期间继续交流。
记者: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