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11月15日开市以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已运行近两个月的时间。1月6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全力支持北交所创新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作为我国首个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在当前持续运行的背景下,北交所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助力其自身发展?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北京商报“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了北京市政协委员、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建言献策。
据北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82家,总股本为122.69亿股,总市值为2722.75亿元,成交金额合计为1609.8亿元。但屈庆超指出,目前北交所上市企业以精选层平移为主,新上企业供给偏少,与交易所配套的各类制度仍在建设之中,市场仍需不断完善。同时,还存在着具体产业导向不够清晰,后续储备上市企业挖掘和培育不足,面临着扩容提质等现实问题。
对此,屈庆超建议,北京作为北交所的所在地,既需担起属地职责,也要做好服务管家。建议加快构建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蓄水池”数智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搭建企业与政府、资本、信息之间的链接桥梁,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导向,为企业成长赋能,为北交所精准识别并输送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硬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具体来看,屈庆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助力北交所发展:
首先是建设“北交所蓄水池数智平台”。通过数智平台赋能企业,搭建智能链接器,驱动企业业务增长,推动资金、信息、人才和机构的智能链接和有效集聚,形成要素持续叠加效应,放大北交所的外溢效应和市场活力。
其次是可以通过资本赋能,为企业做好资本“加油站”。通过数据智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壁垒,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提供优质标的企业和项目选择,营造更好的金融生态。
此外,屈庆超还认为,可以通过政策赋能精准配置“政策服务包”,加强政策引导。基于数智平台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加大对后备企业的挖掘、培育和辅导,精准支持和帮助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企业尽快完成上市,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